查看原文
其他

缅怀|清明时分寄思念,先贤烈士铭心间

2016-04-04 新媒体中心 岭南师范学院

祭奠·缅怀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岭师,百年征程,师魂永驻,百年师范历程的成就,离不开先辈们沥尽心血的开拓和传承,从雷阳书院到今天的岭南师范学院,先贤们在这片疆土上教人育人,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雷阳学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思故人,缅怀先烈。


陈瑸(1656-1718)

雷州市附城镇东湖村(现南田村)人

陈瑸一生行己廉介、勤学好文、教学有方、周恤族亲、留心堤岸。1689年,陈瑸执掌雷阳书院(今岭南师范学院),他把教育当作治国之根本,总结出《学政条约》的办学经验,特立八条之约——先德行、崇实学、正文体、勤月课、端士习、励武学、修教职、旌节义。他告诫教师“平日之持身不苟,制行端方,勿委蛇于世趋,勿沉溺于货利”,否则,“模不模,范不范,虽言之谆谆,必至听之藐藐”。

陈昌齐(1743-1820)

广东雷州人

陈昌齐学问渊博,既是考据、语言、文学的大师,又是我省近代精通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的著名科学家。1811年,陈昌齐主掌书院(岭南师范学院),要求学生厉行“五戒”。年近古稀、为学博精、德高望重的明翰林陈昌齐山长语重心长,谆谆教导学员先学做人——一戒骄傲,二戒轻薄三戒忿怒,四戒强酒,五戒嫖赌。他论文课士,讲求实学,亦重时艺,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蔡宠就是陈昌齐用心栽培出来的。

陈乔森(1835—1905)

原广东省雷州府籍遂溪县人

陈乔森与陈文玉、陈昌齐等合称广东雷州半岛“四陈”名人。是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任户部主事,官至中宪大夫。1876年,陈乔森离京南归主持书院(今岭南师范学院),着力栽培桑梓弟子,倡导“守道重醇儒,经师人师;立名遵先哲,言教身教”,从同治到光绪,陈乔森默默耕耘于雷阳教育事业三十多年,书院越办越出色,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举人进士辈出,为广东雷州府属徐闻、海康(今雷州市旧称)、遂溪三县,培养造就大批人才,贡献卓越。

谭平山(1886-1956)

广东高明人

谭平山是中国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知识分子之一,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著名政治活动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曾是岭南师范学院前身雷州中学校长。他在雷州中学工作过7年时间,为雷州半岛教育事业立过马汗功劳,是从我校走出去的杰出的革命活动家。谭平山任雷州中学校校长期间同时兼授数理化课,据学生回忆,他讲课条理清晰,表达能力很强,学生听后都能掌握要领。他的学问和人品在师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彬彬君子的美称。

黄学增(1900-1929)

广东省遂溪县墩文村人

黄学增曾就读于雷州中学校(今岭南师范学院),后考上中国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湛江最早的中共党员,是大革命时期与彭湃、阮啸仙、周其鉴齐名的四大农民领袖,中共南路地方组织主要创建者。

胡云翼(1906-1965)

湖南桂东人

胡云翼是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奠基者,词学家。早年在广东省立第十中学(今岭南师范学院)当教师。著有《宋词研究》 、《宋诗研究》、《唐诗研究》、《中国词史大纲》、《新著中国文学史》、《唐代的战争文学》,编有《词选》、《诗学小丛书》,又有小说《西冷桥畔》等著作。

郑为之(1914-1993)

广东省遂溪县人

郑为之早年就读于广东省立第十中学(今岭南师范学院),后考上暨南大学物理系。建国后,历任驻巴基斯坦大学使馆参赞,驻丹麦、瑞士、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39年6月,中国共产党雷州师范学校(今岭南师范学院)学生党支部建立,它的建立与发展,为后来领导雷州半岛人民从抗日战争与解放斗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批雷阳学子英勇捐躯,成为革命烈士,从而使“雷师”两字由此成为闪光的招牌,在南粤大地上声名远播。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先贤们的辛勤执学和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岭师学子,愿先贤先烈万古长青,我们,将永远缅怀他们。



资料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网络

图文编辑|朱晓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